知網查重論文樣例--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企業納稅的影響
企業在選擇折舊方法時,需要考慮到固定資產折舊額攤銷的量,因為其攤銷額會對企業納稅的所得額造成一定的影響。簡而言之,企業如果想要在稅收這方面取得一定的優勢,就需要謹慎地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因為不同的折舊方法下,各期的攤銷額也會不同,也就必定會對企業產生不同的稅收影響。
通常來說,在使用不同的折舊方法的情況下,固定資產價值補償的時間是不同的,也就會影響到企業的納稅時間。對比各個折舊方法,由于加速折舊法在固定資產使用前期計提了較多的折舊,增加了成本,從而減少了當期的納稅支出;而在后期,計提的折舊額較少,也就會造成利潤增多,使得納稅額增加。但是這一方法推遲了企業的納稅時間,使企業獲得了貨幣時間價值所帶來的利益。
除此之外,企業還能夠通過合理利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來進行合理避稅,下面就通過幾個案例來說明:假設某公司的固定資產原值為200000元,估計的凈殘值為10000元,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為5年,企業未扣除的利潤和產量表如表2所示,企業的適用所得稅率為25%,資金成本率為10%[5]。
表2? 企業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和產量表
年限 | 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元) | 產量(件) |
第一年 | 100000 | 1000 |
第二年 | 120000 | 1200 |
第三年 | 90000 | 900 |
第四年 | 80000 | 800 |
第五年 | 70000 | 700 |
合計 | 460000 | 4600 |
以下是不同折舊方法下,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詳見表3、表4、表5、表6)
表3 直線法下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年限 | 年折舊額(元) | 應納所得稅額(元) | 應納所得稅現值 |
第一年 | 38000 | 15500 | |
第二年 | 38000 | 20500 | |
第三年 | 38000 | 13000 | |
第四年 | 38000 | 10500 | |
第五年 | 38000 | 8000 | |
合計 | 190000 | 67500 | 52917 |
注:52917=15500×0.909+20500×0.826+13000×0.751+10500×0.683+8000×0.62
(0.909,0.826,0.751,0.683,0.62是相應的復利現值系數,結果選取小數點后兩位,下同。)
表4 工作量法下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年限 | 年折舊額(元) | 應納所得稅額(元) | 應納所得稅現值 |
第一年 | 41300 | 14675 | |
第二年 | 49560 | 17610 | |
第三年 | 37170 | 13207.5 | |
第四年 | 33040 | 11740 | |
第五年 | 28930 | 10267.5 | |
合計 | 190000 | 67500 | 52188.54 |
表5 雙倍余額遞減法下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年限 | 年折舊額(元) | 應納所得稅額(元) | 應納所得稅現值 |
第一年 | 80000 | 5000 | |
第二年 | 48000 | 18000 | |
第三年 | 28800 | 15300 | |
第四年 | 16600 | 15850 | |
第五年 | 16600 | 13350 | |
合計 | 190000 | 67500 | 50005.85 |
表6 年數總和法下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年限 | 年折舊額(元) | 應納所得稅額(元) | 應納所得稅現值 |
第一年 | 63333.33 | 9166.67 | |
第二年 | 50666.67 | 17333.33 | |
第三年 | 38000 | 13000 | |
第四年 | 25333.33 | 13666.67 | |
第五年 | 12666.67 | 14333.33 | |
合計 | 190000 | 67500 | 50633.83 |
在對比不同的折舊法下的應納所得稅額之后,我們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舊法時,第一年的應納稅所得額最少。而雙倍余額遞減法下第一年只需要繳納所得稅5000元,直線法卻需要15500元。由此可以看出,加速折舊法由于在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初期計提了較多的折舊,造成了稅基的減少,從而降低了當期的稅負。而從所得稅現值來看,同樣是雙倍余額法下的現值最低。所以綜合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3]267等因素,企業相當于在使用期限到期時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同時也能夠達到合理避稅的功效。
但是企業不能簡單地認為折舊方法的選擇只是為了服務于減輕稅收負擔,在企業進行折舊方法選擇時,還是需要綜合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